美国“吉拉德·福特”级是美国海军继“尼米兹”级之后的新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。在20世纪末,美国海军对下一代航母的设计方案最初命名为CVX/CVNX计划,此时美国海军还在探讨未来航空母舰的动力是否继续沿用核动力。2002年12月,进一步设计方案确定后,更名为CVN21,即“21世纪的核动力航空母舰”。2004年8月,美国海军确定新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的设计方案,列入建造计划,即在“尼米兹”级最后一艘“布什”号(CVN 77)建成后,即开始建造新航母,并以首舰舰名命名为“福特”级。
下水之后正在码头舾装的“福特”号
“福特”级的尺度与吨位与“尼米兹”级相比略有提高,全长337米,舰体宽度41米,飞行甲板最大宽度78米,满载排水量10万吨。但在分系统与设计理念方面,“福特”级有诸多的创新之处,这使得该级舰在吨位与“尼米兹”级相似的条件下,作战能力有明显提升。
在动力系统方面,“福特”级航空母舰安装了新一代的核动力装置。核反应堆型号为A1B型,是美国核工业部门完全按照未来航母的要求专门设计的,采用纯度为97.3%的高浓度铀-235,这使得该级舰在整个服役期(约50年)内只需要更换一次核燃料。反应堆的热功率也有较大增长,每座反应堆除向推进轴供应约14万马力的推进功率外,还能为舰上的机电系统、雷达、电磁弹射器供应充足的电源。该级舰的发电量是“尼米兹”级的三倍以上,以满足新增的4条电磁弹射器、大型主动相控阵雷达的电能需求。
“福特”号的舰岛整体吊装上舰安装
在航空系统方面,“福特”级采用了全新设计的电磁弹射器、电磁拦阻系统,以满足未来舰载机的起降需求。同时“福特”级增加了飞行甲板的面积,将舰岛后移以优化舰载机在甲板的转运路线,三部升降机的位置也重新进行了更改。舰载机联队的相关运作程序也大幅改进,加上舰内的设备全面网络化与电脑化,福特级的整体自动化程度较尼米兹级大为增加,有效降低了人力需求。该级舰的空勤人员从尼米兹级的3190人减至2000人左右,舰员总数则减少到4600人。而“尼米兹”级在服役之初的舰员总数为5900人,近年来在同样运用了自动化设备、改进舰载机连队的运作程序后,舰员总数也有4900人。而在舰载机出勤率方面,“福特”级在同等条件下的舰载机出动频率比“尼米兹”增加了25%。
在舰载机方面,“福特”级目前预定搭载F-35C“闪电”II战斗/攻击机、F/A-18E/F“超级大黄蜂”战斗/攻击机、E-2D“鹰眼”预警机、EA-18G“咆哮者”电子战飞机及直升机,未来随着美军新一代无人舰载攻击机服役,“福特”级还有可能换装相应的新机型。作为航空母舰,该舰只搭载必要的点防空自卫武器,目前安装的是RIM-162“改进型海麻雀”舰空导弹和RIM-116“拉姆”舰空导弹,未来有可能安装激光硬杀伤近防武器系统。
2009年11月,“福特”级首舰“福特”号正式开工,2013年11月下水。目前该舰正在进行最后的试航与训练,预计于2016年形成战斗力。二号舰“肯尼迪”号目前正在建造。三号舰“企业”号已获得拨款并正式命名,正在进行分系统的制造准备工作。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、最先进、作战能力最强的航空母舰,“福特”级的造价也相当昂贵,该级舰首舰“福特”号的造价为128亿美元,该级舰的研发、设计费用也达到47亿美元。